3044am永利集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3044am永利集团> 正文

探寻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3044am永利集团开展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暑期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08-07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3044am永利集团“陇南行暑期小分队”团队于2021年7月27日—30日在陇南市武都区及定西市岷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探寻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共青团永利集团委员会和陇南艺海巨匠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甘肃精艺铸造传承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的。活动由3044am永利集团张书涛老师带队,由3044am永利集团4名艺术硕士、2名设计学硕士研究生、4名工业设计本科生共计10人参与。

7月27日,团队抵达陇南艺海巨匠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由张兴海先生介绍,了解木雕、石雕、紫泥文化。张兴海先生工作室中呈列着砚台、崖柏、木雕根艺、奇石、紫袍玉等工艺品,其主要制作木雕及栗玉砚。木雕作品承袭明清木雕技艺:风格古雅、结构优美、题材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武都木雕就地选取当地较为干燥木材,略湿的木材剖开树皮后易出现裂纹,不易加工。其中一件木雕工艺品取自山石夹缝中,自然的表现形态,后期再加工,风格古雅、结构优美。张兴海先生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非常重要,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1 团队与手艺人张兴海老师合影留念

 

2 张兴海老师为团队介绍石雕作品

7月28日,团队调研了陇南市武都区非遗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南市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武都木雕、栗玉砚制作技艺、阶州唱书、高山戏等,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戏武都高山戏主要流传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鱼龙、隆兴、金厂、龙坝、汉王、马街、安化、佛崖、甘泉、角弓、城关等乡镇,西和、礼县、康县、文县、成县的部分地方也有流传。高山戏文化不仅仅是讲究“四功”“五法”的“演故事”文化,它还包括了以把式舞为其代表的“议事”“走印”“作揖”等诸多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普遍分为9大程式,分别为:议事、出灯、过关、圆庄、上庙、走印、灯官说灯、开门帘、演故事。高山戏在武都等地流传了数百年,深得民众喜爱,它是古时劳动人民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人民的精神食粮。开展高山戏文化的研究将会给我国民俗文化、戏剧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挖掘、传承、保护高山戏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非遗中心负责人与团队合影留念

 

4 非遗中心负责人为团队讲解武都高山戏

7月29日,团队拜访了紫泥传承人关联先生,关联先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肩负陇南紫泥传承的重担,历数十余年的坚持创作出了众多的艺术作品,为家乡绘制了一张耀眼的名片。提起紫泥封,知之者寥寥。然而,她在世界邮政史、保密史,中国古代官制史、文字史、书法篆刻史上,有着特殊而显赫的地位。从1982年初知晓紫泥封开始,关联先生孑然独行在研究、寻找和探索武都紫泥和紫泥文化的路上。这一走,就是近40年。2019年12月,关联先生的不懈努力终有了结果:武都紫泥入选陇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关联成为武都紫泥的传承人。关联先生提到,他的使命就是复原紫泥封、传承武都紫泥文化,让家乡的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不被岁月的尘埃所湮没。关老师与武都紫泥的故事还在续写,愿在不远的未来,紫泥泥封文化能走进大众的视野,揭晓其神秘的面纱,唤起民族自信,也不负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坚持。

 

5 关联先生与团队合影留念

 

6 关联先生与团队探讨紫泥文化

7月30日,团队调研了甘肃精艺铸造传承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洮河两岸繁衍生息,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工业种类繁多,铜铝翻砂铸造工艺是其中最有特色的老手艺之一。进入公司,厂区里摆放着数个大小不一且表面图案各异的翻砂模具外,还有风匣、石磨、熔炉等手工艺制作工具。徐芳龙老师提及铜铝翻砂铸造不仅工艺过程复杂,而且全部手工操作,铸造所用材料是当地洮河的河砂,经捏、烘、扣等工艺手段,精雕细刻制成范模,然后将金属熔化为液体注入范模而制成艺术品。铜器工艺传承以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清水铜器铸造工艺因为模具的一次性,每一件铸品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古老冶炼铸造技艺的典型代表,也是研究纯手工铸造技艺的“活化石”,纯手工、唯一性赋予了清水铜器极大的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7 铜器制作非遗传承人徐芳龙老师与团队合影留念

 

8 部分铜器磨具

 

9 铜器浇铸准备现场

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壮阔,更见砥柱中流,在有的人选择扎根故乡默默耕耘,只愿为家乡的宣传建设添砖加瓦;有的人选择远离喧闹,将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传统技艺的传承。张兴海老师、关联先生、徐芳龙老师作为文化传承人,用实践践行文化传承,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工匠精神。

期间,团队还调研了陇南市的文创产品市场,对文创产品设计、地方特产及其包装设计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后期,团队将及时总结梳理调研资料,将其充分融入到本科科研创新训练、研究生课题等实践环节,深入挖掘武都高山戏、武都紫泥、岷县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撰稿:张书涛 终审:吴学楷)

上一条:第四届“人文甘肃”艺术设计大赛评审暨一流专业建设专家研讨会

下一条:第十三届大广赛甘肃分赛区评审会在永利集团成功举行